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 ◆ ◆ ◆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昆明理工大学(本科),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硕博),研究领域:城市设计,住宅,社区,可持续发展,POE。曾就职于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建筑系讲师、云南朴相建筑助理设计师。Neighbour's Brew友邻咖啡馆馆主,昆明什墨设计工作室创办人之一。
◆ ◆ ◆ ◆ ◆
Q1: 你认为建筑师应该是怎样的?是否需要拥有很多技能?
这个问题挺宽泛的,身边有很多建筑师的前辈和朋友,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认真完成工作,建筑师应该是怎样的,我觉得最基本的就是需要认真对待和完成工作的这个态度。建筑师的工作和成果并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达,而是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尽可能的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需求,然后提供一个综合的相对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带着社会责任感去完成这些工作。
技能,我觉得我还在不断的积累当中,现在想要继续深造的技能就是能够做一个良好的沟通者,转译者,能够懂得和理解业主的需求,然后给出合适的建议。
玩铁健身工作室空间设计
Q2:那么作为博士在读生,应该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
谈不上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但是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就是,在面对不同的业主和使用者的时候,能够学习他们,成为他们,以他们的视角和期望来思考设计这一件事。
我导师在我们的第一次meeting的时候,给我分享了到底什么是Ph.D,他说“Ph.D就是你看到的远处的一座山,你能够看清他是什么东西,但是在你面前有很多条路,每条路都能够去到这座山。那么完成Ph.D就是一个你如何合理的去组织这些路径然后到达这座山的过程。”
总的来说就是see through a bigger picture的视角。硕士的话,我认为就是到达这座山的每一条路径,我们如何走,能够顺利的走出这条路,这样讲有没有很容易理解。
昆明喜舍健身工作室空间设计
Q3: 目前你在忙些什么,你是如何在读书期间保证自己的经济呢?
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吧,最主要的是忙论文,因为已经到比较后面的阶段了,有提交的压力,另外就是和小伙伴一起经营设计工作室,不同的项目面对不同的业主,吸收到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设计目标,都是一个非常让人兴奋的过程。
也许只是我的方式,因为在读书期间一直都有在保持一定量的工作,在学校做讲师,在设计事务所接触实际项目,所以没有特别觉得枯燥,但也是因为这种模式把整个读书的时间拖的很长,这点比较辛苦。但是看你如何看待整个过程了,所有的经历都能够汲取到有用的东西。
当然还是需要来自家庭的一点支持,另外由于一直有一些工作所以会有一定的补充。出国留学我觉得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这样子生活成本会相对较低,而且也锻炼得到独立生活的能力,对留学生活蛮有用的,你会发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把生活整理的很好。
昆明Mayfair国际儿童学院VI以及Logo设计
Q4:在学校做讲师你有啥经验要分享吗?
一般攻读Ph.D学位都希望最终能够进入高校做研究和成为老师,我对自己的规划也是有这样的期望。之前也在学校做过建筑系的老师,但是当时觉得还没有足够多的能说服的了自己的经验和足够多的积累,有这样的资格去成为一个老师。所以在正式成为老师之前,我希望能够把实践的时间拉长一些,例如说去遇到更多的项目,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更多的问题。
我之前工作的学校是一个三本院校的建筑系,受教育的群体是应届大学生,我主要参与的教学内容就是专业课的教授,例如设计课,建筑设计原理等一些理论的课程。从中获得的经验就是,不管是一本院校还是三本院校,都有好学生,都有非常有灵气的学生,所以一直都会很鼓励学生注意积累,乐于表达。
三本学生挺有灵性的,体现在基本上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会仔细观察的,喜欢和身边的各种人交往的,留心生活的,并且有能力将这些复杂的日常的信息思考在设计里面的,我认为都是有灵性的人。
昆明丧茶概念设计方案
Q5:你认为博士相比本科硕士工作上有优势吗?
看自己期望什么样的工作类型吧,优势肯定是有的,对于建筑学专业,读书的期间很可能会失去一些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密集锻炼的机会。但是在锻炼研究的能力,做事方式,看待问题的视角,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提高。
昆明晋宁丽莎蛋糕店
Q6:你为什么会想开咖啡厅,这是一个怎样的经历?
开咖啡馆一直是我 to do list的前三名,我认为,生活在什么地方,一定要真实的渗透在这个地方,感受真实的环境。2013年,我的好朋友在英国我学习和生活的小镇上开了一个咖啡馆,于是我就全程围观了一个咖啡馆是如何开始从设计直到运营稳定,以及和周边的人和环境产生过什么联系,而且我对制作咖啡也是挺有热情的,所以就一直有在关注相关的资讯。
这个咖啡馆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除了学校之外的一个窗口,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每天在小镇里生活和流动的各式各样的人,开咖啡馆的意愿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但是我的关注点可能有些不一样,我并不执着于开一个曝光度高的,识别度大过使用度的咖啡馆,我把咖啡馆理解成为城市或者社区里的一个活力点,做为生活在附近的人每天出门的某一个purpose。
为了增加他们出门的purpose,来做出运营和设计上的调整,所以我的店名字就叫做Neighbour's Brew,友邻咖啡。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意外”都会对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预,对于我来说,我会接受并且跟随这样的“意外”,始终保持一个open-ended的状态迎接这些干预,虽然说听起来少一些计划和理性,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生活一定是混沌才充满可能性的。
小姐姐正在制作咖啡~
Q7:那么利润可观吗,还会再经营一家新的咖啡厅吗?
第一个店面运营了半年,由于没有在店内亲自管理和运营,所以最后还是没有支撑下去,有了运营和维持的压力,不过Neighbour's Brew最后会落定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继续为邻居们提供日常的咖啡和活动聚会的地方。
利润,在国内如果作为独立店来说,简直很可悲,咖啡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日常的消费,所以更多人觉得在咖啡馆喝咖啡是一种treatment,并不是像外出吃一顿饭一样那么日常化。另外,对大多数人来说,咖啡的价格作为生活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过于大,所以消费咖啡的几率也不会高。
但是相比在英国,咖啡馆就像日常的餐馆一样,通常一个餐一杯咖啡就是7磅左右搞定,作为生活成本的开销,实际上是在可以负担的范围内的。一杯咖啡的成本和利润是可以核算的,所以就是消费量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产生的差异。
对于我的那个店,初步投资只用了15w,由于和其他一些机构合作的关系,15w完成了更多的事情,例如设计费用,基础装修,软装,设备,保证一定时期运营的物料等。但是在后期的运营当中,一些隐性的开支也在不断增加。
所以要开一个店不仅仅只是数的出来的这些东西,要在开店的过程当中善于总结发现问题,不断的更新和反馈,才能够控制得住进展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我认为咖啡馆就是一个和环境和人和故事以及事件接触的媒介,只要有人不断的进来,有趣的事情,暖心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Neighbour's Brew,友邻咖啡
Q7: 工作室创办初衷是什么?开设工作室已经有一年多了,有积累到什么工作经验吗?
在咖啡馆运营的这六个月里面,咖啡馆充分发挥了场所的特质,很多人来这里停留,然后离开,很多会面,很多机会在这里被创造了出来。咖啡馆这样的空间就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每个人到这儿都想分享点什么,做点什么,就好像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一样,有场所,有灯光,有其他人,这里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心里都还是怀揣着特别的心情。《十宅论》对咖啡馆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和分析。
所以一些关系和信息被组织了起来,慢慢的就有人来谈论和分享设计,甚至是希望我能够去帮助完成一些小的项目。由于这样的机缘,我和我的两个合伙人就决定成立我们的设计工作室,什墨设计。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和期望是十(什)人为伍的小团队,相比起现在比较常见的“粗放型”的设计方式(抱歉以这样语句去解读现状)我们希望在设计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个更细致柔软的沟通渠道,自下而上,作为转译者和聆听者的角色,为业主提供合适的,以及能够悉心照料每个使用者的设计方案。这就是我们工作室想要输出的核心价值观了。
创办工作室其实没有什么初衷,就是一个机缘巧合,遇到了在工作上能够相互理解,帮助,提高,效率也非常高的工作伙伴。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业主,和他们带来的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这些都是工作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和数据,来自不同人对同类型项目的不同关注点,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帮助业主确定设计问题,以及得到一个合适的解答。
喜舍的是竣工图
Q8: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趋势,你有做什么规划吗?
我们认为回国工作接触的项目和机会都比较多样性,会比较有趣,我们现在做的都是相对小型的和周期短的项目。今后也希望有一些大项目能够参与和完成。对于我们工作室的发展,我们还是坚持十人为伍的小团队,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一对一的接触业主和使用者,面对面的去了解他们对设计的需求,认知,理解以及态度。
能够积累自己的设计经验手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做一个合格的信息“转译者”,用合适的设计帮助业主和使用者达成他们的期望。十人为伍只是一个工作方式的比喻,就说我们在做项目对接客户的时候一定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和相互反馈,希望大家一起来完成希望做到的事情。
我们主要承接室内设计的项目,目前已经有一些实际落地的项目。实际上我们把自己植入到了从空间策划,设计,施工和参与了解用户体验的整个环节当中。“从行动中求知”嘛,一直在学习,一直在遇到实际的问题。设计师与项目接触和交流反馈的越密切,能够发现和把控的细节也就越多,对于还在积累经验和学习当中的我们,是非常有价值的。
别墅室内空间设计
Q9: 看了那么多建筑,可以鼓励下每个怀抱建筑梦的孩子们嘛?
学习成为很多人,设计很有意思,我们做不同的项目,可以接触不一样的人和群体。从上而下的规定和决策能够指导一个项目正常进行和开展,但是作为设计师,我们似乎是一个更重要的 something between,自下而上的来自这些不一样的人和群体的意见和感受,更能够说服我去展开思考,发现问题,有时候就需要尽可能的成为他们,了解他们。
这是一种视角,更是一种态度,我乐在其中,就像我开咖啡馆,也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咖啡师一样,这种沉浸式的设计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
对于城市,建筑和与之相关联的我们,如何去感知城市,认识城市,观察和关心周围的环境和生活在环境里的每个人,似乎是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解锁一个设计有很多方法,但是从下到上,从个体需求出发的考虑,一定能得到更加真实和有用的信息,去辅助我们完成这个解锁,总结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信息。
小姐姐的建筑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欢迎大家疯狂扫一扫哟(^U^)ノ~YO)
◆ ◆ ◆ ◆ ◆
谢谢大家Thanks♪(・ω・)ノ
结语
爱因斯坦:“No imagination of the soul, just as it hadn't been a telescope observatory.”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